收藏讲座
当前位置:公司动态 > 收藏讲座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10)

作者 林铮                                                                          2020-03-29


七,官民并举:异彩纷呈的明代瓷器

明代在我国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宋元制瓷业大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瓷器制造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景德镇瓷器的烧造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明初在今景德镇市的中心珠山设立“御窑厂”,专为皇室烧造瓷器,工艺技术日新月异,整体风格走向精致、规矩;质量上精益求精,式样上接受中央下达的“样式”,因此标准、规矩而古板。这些特点对整个时代制瓷技术的精进和景德镇瓷业中心的确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也正是从明代起,名窑林立、各具千秋的瓷业生产格局宣告终结,景德镇日渐发展为全国制瓷业最重要的产业中心,天下窑器,“至精至美,莫非所出”。瓷器产品种类纷繁,尤以青花、彩绘和彩釉瓷器最具特色。 

元代创烧的青花瓷至明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尤其是宣德青花,幽茜明艳,“开一代未有之奇”;成化斗彩瓷、万历五彩瓷等彩瓷新品种的烧制成功,更为清代釉上彩瓷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永乐时期的甜白釉及宝石红釉、宣德时期的祭红釉、弘治时期的娇黄釉等单色彩釉瓷器,无不超越前代,开拓出新的品类格局。 


我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明代,已进入到以彩绘瓷和彩釉瓷为主的灿烂的黄金时期。景德镇瓷窑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所谓“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

王世懋《二酉委谭》记景德镇当时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

明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进步和窑业生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青花瓷、彩绘瓷及颜色釉瓷的成就上。 


与之相呼应,龙泉、禹州和磁州等瓷业中心在明代续燃窑火,生产规模与产量都有所增加,与景德镇一并,成为集中体现明代制瓷业最高水平的产业中心。此外,山西的珐华器、漳州的“汕头器”、德化生产的被誉为中国白的白瓷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广东石湾窑等陶瓷产品别具一格,在彰显地方瓷业传统特色的同时,丰富了明代陶瓷手工业的面貌,体现出官民并举、异彩纷呈的时代风貌。这些窑在明清产生格局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忽视是很不公平的。 


明代景德镇的重要成就:

1.青花瓷生产的繁荣与进步

洪武时期的青花瓷类型较少,器形端庄大气,以罐尊、执壶、军持、大盘等大器为主。青料色带灰黑,呈色深沉。

永乐、宣德时期,是明代青花瓷烧制的高峰时期,也被誉为中国青花器的黄金时代。 

undefined


undefined

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官窑青花生产呈现出新的面貌,充溢着精致纤丽的典雅气息。 

嘉靖官窑青料以西域回青搭配乐平陂塘青,色泽浓艳;由于16世纪殖民者环球贸易系统的建立,中国瓷器的外销再次达到高潮,推动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青花绘画线条圆熟,画面布局多富丽繁缛。万历后期至崇祯,官窑日渐衰颓;民窑青花则开始绽放异彩,突破了历来官窑装饰性纹样的既定风格,纹样活泼写实,讲究与瓷器的使用功能相配合;绘画不拘成范,笔法写意。这一时期风格骤变的瓷器产品被称之为“转变期瓷器”,它不仅带来了明代瓷器绘画风格的源头活水,也开启了清代青花和彩绘瓷艺术风格的端倪。 


undefined


undefined

2.彩瓷产品的丰富与成熟

斗彩瓷 

五彩瓷

青花五彩 

素三彩瓷  


undefined





3.单色釉工艺的创新与成就

明以后在景德镇开创出分别以Fe2O3,CoO,CuO,MnO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他们之间相互搭配着色而制成的黄釉瓷、蓝釉瓷、红釉瓷,黑釉瓷等彩釉瓷。通过对釉中起呈色作用的矿物质和烧造气氛的熟练掌握与控制,丰富了宋元以来单色釉瓷器的品类,创烧出永乐白釉、永宣红釉、弘治黄釉等一批官窑精品。 


undefined

 


除了景德镇以外,其他地方的窑业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也有官、民窑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