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铮 2020-03-27
六,继往开来的元代制瓷业
元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在产品面貌上涌现出大量新品类,在生产格局上也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
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制瓷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分工的趋势,景德镇生产精细瓷器,北方地区则较多地生产粗大笨重的器物。
产业中心开始形成,不论从小的区域,如磁州窑;还是从全国范围。如景德镇。
元代开放的社会极大地促进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成为青花瓷创制的主要动力。
北方宋金时期形成的制瓷传统仍继续烧造,但产品结构和面貌有所调整,以风格简率粗旷的民用瓷器为大宗,生产规模和窑场地域普遍扩大,胎体厚重的大型器物增多。南方传统的青瓷和青白瓷生产中心在南宋基础上继续发展,在窑场规模、烧造工艺和装饰手法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景德镇开始初步具备了产业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政府的扶植,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地点。其窑业生产毕创新工艺与精美产品于一炉,卓立于各地窑场中,可谓一枝独秀。
在制瓷工艺上突破性地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制胎原料的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
产品创新上,青花、釉里红烧制成功,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制的结合更趋成熟,也让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卵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等高温单色釉的烧成,结束了元代以前单色釉瓷器釉色“青白比肩”的单一局面,也开启了明清单色釉瓷器多彩绚烂的发展先河。
元初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瓷局,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建立的对瓷器生产进行专门管理的机构,这也是明清御窑厂的制度渊源。
元代开放的社会极大地促进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成为青花瓷创制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