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sts珍品典藏

About关于我们

电    话: 010-85184959

网    址: http://www.bywh123.com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52-2号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30至12:00 下午14:00至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博艺文化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收藏讲座
当前位置:公司动态 > 收藏讲座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5)

作者 林铮                                                                    2020-02-06


西晋时期

窑址的数量未见明显增加,但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湖州和上虞一带。烧成技术的改进在这一期有了突破。本期的窑炉以上虞尼姑婆山清理的一座龙窑为代表。

全长在10米以上,且窑炉内、外的堆积中,极少发现生烧的器物。由此可见,工匠们经过长期实践,有可能采用了分段烧成技术,即在窑壁上开设投柴孔,从前往后一段一段烧成。这样,各窑场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增加龙窑的长度。

朱伯谦:《试论我国古代的龙窑》,《文物》1984年第3期,57-62页。


undefined

同时,浙江金华一带的窑场,在胎釉工艺上也有意义重大的创新。这里的窑场为了覆盖原先较深的胎色,在这一时期发明了化妆土工艺。化妆土的使用,提高了金华地区瓷器产品釉的呈色效果。

贡昌:《婺州古瓷》,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52页。

上虞地区瓷器胎料中含铁量有所增加,胎色较深,胎骨较第一期增厚,修坯仔细。釉层厚而均匀,近底处露胎,胎釉结合良好,剥釉、流釉情况少见。 

undefined


这一期也是器物种类最丰富的一期。器物造型向稳重端庄发展。

一方面,为防止器物变形,窑工采用增厚器壁的方法,而叠烧方法要求器物底部承重力要大,器底往往是厚厚的平底。

另一方面,为克服由此产生的厚重、笨拙感,将口沿做薄,使器形显现轻巧感。这期罐、盘口壶等器形比第一期增高,出现假圈足碗。 


undefined


这一期装饰手法多样化,且装饰位置很规律。往往一件器物上会使用多种装饰手法,使其纹饰深浅有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纹饰带的组合也有规律性,一般斜方格纹在中间,上下有联珠纹,铺首对称贴在纹饰带上,斜方格纹、联珠纹、铺首本身的样式也比较多变,所以组成的图案千变万化。可见,当时生产瓷器的工匠不仅着眼于器物的实际使用性能方面,还十分注重器形的美观和艺术性,并且能把器物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 


undefined


undefined

使用的窑具也有所改进,这一期以锯齿形间隔具替代第一期的三足支钉支具。三足支具由于支撑点少而尖,焙烧时容易下陷或断入坯件内底而造成废品。而锯齿形间隔具接触面大,重量分散均匀,很少产生坯体下陷情况,而大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有时为了使烧成后的产品容易与窑具分离,特在齿尖和托面上敷以白色的耐火泥。

周燕儿:《绍兴越窑装烧工艺初析》,《文物研究》总第10期,117-124页。 


东晋时期

上虞一带瓷器生产严重萎缩,发现的窑址很少,至今仅有十处左右。

虽然各窑场所用原料不同,坯体颜色深浅不一,导致了釉色效果的差别。但窑场自己生产的器物釉色相对稳定。釉层薄厚多较均匀,釉面多较光洁、晶莹,开细纹片。多数器物施釉不及底。 

杜伟:《上虞越窑窑址调查》,《东方博物》第24辑,6-15页,表一。


这一期花纹装饰趋向简洁。东晋早期尚有简单的斜方格纹和铺首纹等纹饰,后期则以粗、细弦纹为主,主要饰在口沿、腹部和肩部。褐色点彩装饰逐渐盛行,点彩常见于口沿、系等部位。温州一带窑场(瓯窑)的点彩装饰新颖独特,点彩在器物腹部、盖面上匀称的散布成重圈纹、十字形纹、花朵形纹等几何图案。 


undefined


器类大大减少,主要为生活用器,谷仓罐和其他模型明器消失。器型方面,工匠们调整了器物腹径和器高的比例,造型趋于合理和匀称,器形总体增高。器形上的折线和弧线有机结合,增添了器物的美感。动物形象器物少见。 


undefined


这一期德清地区生产的黑釉瓷很有特点,质量较高,与早期的黑褐釉瓷器不同,发色稳定,釉面匀净,使黑瓷成为了一种特别的瓷器品种。浙东部分窑址(如慈溪彭头山Y31)、永嘉夏甓山窑址也兼烧少量黑釉瓷器。 慈溪市博物馆:《上林湖越窑》,科学出版社,2002年,132页。

蔡钢铁:《六朝瓯窑瓷器》,《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三辑,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18-28页。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