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2021-12-09
央广网西安12月9日消息(记者刘昱)记者今天(9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
洪渎原墓葬成任墓地M3001唐代大墓发掘现场(央广网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已发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纪年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
洪渎原墓葬上召窑墓地战国秦墓(央广网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咸阳洪渎原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园最具特色,目前已发现北朝隋唐墓园77座,其中有纪年的23座,显示出围沟兆域和家族墓园在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重要地位。墓园内外有多座家族成员墓葬,且类型丰富,是此次发掘所获的全新发现。
清理后的北周宇文韪墓墓室(央广网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中,发现至少在洪渎原,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围沟内1-7座墓葬皆有发现,夫妇同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父子合葬、祖孙合葬、数代家族成员合葬等形式皆备,这是考古学界在此次发掘之前完全不掌握的隋唐家族墓葬或家庭墓葬的格局分布形制。
隋修北周梁?墓志盖(央广网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结合近年来在洪渎原发现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4座北周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7座隋墓)、唐苏同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父子两代3座唐墓)等北朝隋唐家族墓园,可以形成完整的中古时期家族墓园的发展序列和类型特征,为北朝隋唐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于推动该时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唐康善达墓第四天井西壁壁画(央广网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西蒋墓地M4070墓道北壁土雕人像(央广网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